详情介绍
汽车零部件高低温湿热试验箱温湿度范围:
①温度范围:A:-20℃~150℃ B:-40℃~150℃ C:-70℃~150℃
②湿度范围:20%RH——98%RH
温湿度均匀度:
①温度均匀度:≤2.0℃
②湿度均匀度:≤3.0%RH
温湿度控制精度:
①温度控制精度:±0.5℃
②湿度控制精度:±2.5%RH
升降温速率:
①升温时间:每分钟平均3.0℃
②降温时间:每分钟平均1.0℃
规格尺寸:
型号 | BY-260TH | ||||||||
| 40 | 40 | 40 | 40 | 50 | 50 | 60 | 80 | 100 |
35 | 40 | 50 | 50 | 50 | 60 | 80 | 100 | 100 | |
45 | 50 | 50 | 60 | 60 | 75 | 85 | 100 | 100 | |
外箱尺寸CM | 92 | 92 | 92 | 92 | 102 | 102 | 112 | 132 | 152 |
82 | 87 | 97 | 97 | 97 | 107 | 127 | 147 | 147 | |
150 | 155 | 155 | 165 | 165 | 180 | 190 | 210 | 210 | |
容积(单位:L) | 63 | 80 | 100 | 120 | 150 | 225 | 408 | 800 | 1000 |
(注:箱体的外形尺寸根据用户的需要与实际情况而调整,所以实际尺寸见技术方案)
主要特点:
A:三维立体造型设计,外观美观大方,外箱采用不锈钢拉丝板或A3钢板静电喷涂.
B:内胆材料为(SUS#304)8K镜面不锈钢板。
C:保温材质:硬质聚胺脂硬PU发泡胶+硅酸铝纤维棉.保温厚度为100mm。硅酸铝纤维棉可耐高温1300度。
D:运风系统:采用加长轴电机,耐高低温,高湿之铝质多翼式叶轮,以达对流垂直扩散循环。
E:门与箱体之间采用双层耐高低温之高张性硅胶密封条。
F:采用无反作用门把手,操作更容易。
G:机器底部采用PU活动轮,附水平脚轮。
H:观察窗采用多层中空钢化玻璃,内侧胶合片式导电膜(可清楚观察试验过程)。
I: 试验箱左侧配置?50mm,测试孔,配发泡硅胶塞密封,可外接测试电源线或信号线使用。
J:安全保护装置,发生故障时,均由屏幕显示故障状态及切断电源。
K:采用法国泰康牌的制冷压缩机,具有噪音低,制冷量稳定,节能,性能稳定等特点。
L:7寸彩色温度控制器,具有操作简单,易学,控制精度高,PID模式,可节能10%以上。
汽车零部件高低温湿热试验箱工作原理:通过安装在箱体内顶部的旋转风扇,将空气排入箱体实现气体循环、平衡箱体内的温、湿度,由箱体内置的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至温、湿度控制器(微型信息处理器)进行编辑处理,下达调温调湿指令,通过空气加热单元、冷凝管以及水槽内加热蒸发单元的共同完成。
升温原理:
高低温湿热试验箱的升温主要是采用大功率电阻丝进行加热,(翅片式镍铬合金电热管),加热首先由温湿度控制器来控制所需要的温度,运行时传感器感应试验箱箱内温度,当实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给出信号控制固态继电器输出,固态继电器再控制加热丝工作加热,通过风循环系统达到试验箱内热平衡效果。
加湿原理:
加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水汽分压力,最初的加湿方式就是向试验箱壁喷淋水,通过控制水温使水表面饱和压力得到控制。箱壁表面的水形成较大的面,在这个面上向箱内通过扩散的方式向箱内加入水汽压使试验箱中相对湿度升高,这一方法出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当时对湿度的控制主要是用水银电接点式导电表进行简单的开关量调节,对于大滞后的热水箱水温的控制适应性较差,因此控制的过渡过程较长,精度低,不能满足交变湿热对加湿量要求较多的需要,更重要地是在对箱壁喷淋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有水滴淋在试品上对试品形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现在的试验箱加湿是采用蒸汽加湿式加湿,设备先是控制器控制,传感器感应湿度,当实际湿度低于设定湿度时,控制给出信号控制固态继电器出力,固态继电器再控制加湿管加湿,再者利用试验箱风道循环将热空气循环到达设定湿度。
除湿原理:
试验箱的除湿方式有两种:机械制冷除湿和干燥除湿。标准20%~98%湿度时采用制冷除湿,低湿型采用除湿机进行除湿。 1、机械制冷除湿的除湿原理是将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使大于饱和含湿量的水汽凝结析出,这样就降低了湿度。 2、干燥器除湿是利用气泵将试验箱内的空气抽出,并将干燥的空气注入,同时将湿空气送入可循环利用的干燥进行干燥,干燥完后又送入试验箱内,如此反复循环进行除湿。
制冷原理:
制冷方式都是机械制冷以及辅助液氮制冷,高低温湿热试验箱通常采用机械制冷,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它们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机构和蒸发器组成,首先由压缩机把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液体,通过冷凝器冷却后制冷剂成高压常温液体,再通过节流装置进行节流,节流后的制冷剂喷洒到蒸发器。制冷剂从蒸发器经过时带走试验箱内温度,从而达到制冷效果。制冷方式一般会采用单组式和复叠式两种制冷系统。